以下是我陕西省老医协生殖医学医院治疗的三个病例。为什么今天整理出来?因为我院从事泌尿外科多年,发现尿源性感染无处不在,总是影响我们的健康。尿源性感染的原因是泌尿系结石引起的感染,对患者危害很大,患者和医生都要警惕!
病例一:病人高XX,男,50岁,因右腰疼痛去温州看病,右输尿管结石发现,约0、5CM大小,准备回我院治疗,途中出现畏寒发热、头晕乏力,八病房,生命体征发现血压下降,给泰能、补液、糖皮质激素等处理后好转。
病例二:病人周XX,男性,69岁,有右肾结石史,右腰突然疼痛,伴发烧,疲劳到医院,急诊输尿管切开取石术,术中取出0、7CM一块小结石,放入双J管引流,抗感染治疗一周后出院。
病例三,病人朱XX,72岁的男,寒战发烧两天入院。当时诊断了类似的病史。“输尿管结石,尿路感染”抗感染治疗后缓解。有直肠癌史一年多。来医院后诊断:右输尿管结石伴梗阻、右肾积水、尿路感染,急诊右输尿管镜下置管引流,术后泰能、激素、补液等,高烧持续,第二天出现血压、氧饱和度下降,转温州EICU半病,半个月后恢复。
过去,人们不太重视尿源性感染。近年来,由于体外震波碎石、输尿管镜、随着经皮肾镜检查的广泛发展,这类患者越来越多。一些医院甚至一些大型单位,由于对疾病缺乏足够的了解或治疗不当,患者死亡。尿源性感染类似于胆道结石梗阻感染引起的中毒性休克。、梗阻和感染相互作用,形成恶性循环,比较终导致脓毒血症。据文献报道,脓毒血症死亡率高达20-53%。因此,近年来尿源性感染的诊断和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。
除上述病例外,尿源性感染的发生还有一些非常重要的迹象可供参考:
急性中性粒细胞下降是急性感染性休克的独立监测指标。对于感染性疾病患者,如果血液中的白细胞不高,不要轻易得出结论,应进行跟踪和监测。
早期识别的迹象:心率加快;尿量减少;呼吸急促;体温升高或不升高(消耗大量非特异性免疫物质后无法传递热源);血压下降或不降低(感染性休克多为高排低阻休克)
还有一些相关的危险因素:
有免疫缺陷性疾病(糖尿病)、激素治疗)
反复腰痛发热(病情延迟)
慢性消耗患者(肿瘤;血色素;、白蛋白低)
对于这类患者,我们应该引起高度思想重视。尿源性感染的快速发展有时令人措手不及,一点粗心的后果是不可想象的。应注意的是:1。选择有效的抗生素,培养阴性感染性休克的诊断和治疗。有许多细菌是超广谱的β–内酰胺酶或超级细菌。碳青霉烯是文献报告中的首选;2。根据结石的位置和性质,选择比较合适的手术方法,只要排水顺畅,手术时间不宜过长;3。及时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;4。应用可靠的扩张和血管活性药物;5。积极预防微循环障碍和DIC;6、呼吸机支持(一旦患者氧饱和度下降)。
治疗的原则只不过是加强抗感染、排水顺畅,防止并发症的发生。只要在疾病的早期给予积极的干预,阻止疾病的进一步恶化,就可以看好患者。所有这些都是基于对尿源性感染的理解和关注。